《三块广告牌》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感同身受?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鲁迅说,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,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,对面是侍弄孩子,楼上有两人狂笑,还有打牌声。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,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我只觉得他们吵闹。

       这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让人难以接受,不管是哪一件事,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,才知道什么感觉。所谓的感同身受,不过是一句安慰,刀山火海,痛苦和炎热,自己走过,别人怎么知道滋味?

        《三块广告牌》里面有坏人吗?当然有。这里面所有的悲剧,都源自于一场奸杀案。《三块广告牌》里面的好人好的纯粹吗?不纯粹。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的好人或者是完全的坏人,每个人都在生活中走过,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伤痛,这种伤痛无法诉说,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去,但是这种伤痛又是时时刻刻无可避免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,三块广告牌撕开了表面掩饰的平和,暴露了每个人的伤口,让所有的负面情绪有了一个出口。

      表面上对于女儿的死亡心有不甘的妈妈,实际上是怀着对女儿的愧疚。女儿的离去让她愤怒,但是更加让她愤怒的是她并没有做一个好母亲。不管是在妻子的这个角色还是母亲这个角色她都是失败者。可是她同样也是受害者,她的人生就在这种失败中而不得不向前。

       看似不作为的警长,实际上是一个老好人。在镇子上有很高的威信,在这个案子上,他有心而无力。对于他而言,更加重要的是,是他本人命不久矣。当生命无法实现它的意义,他选择自杀。

        吊儿郎当的警员,是一个年纪很大依旧和自己母亲住在一起的大龄男青年。作为一个警校毕业的精英,他对于警察的工作是热爱的,可是热爱又能怎么样呢?现实早就磨没了他的棱角,他也无心也无力的对待警员这份工作。直到警长死后,留给他一封鼓励的心,才重新唤起了他的正义感。

       可是,生活就是这么的戏剧化,当你重新振作,不代表生活就要给你笑颜。所以警员的孤注一掷没有换来真正的罪犯,母亲的隐忍与爆发什么也改变不了。这种无力,让这两个人踏上了复仇的旅程,他们要向谁复仇?是那个罪犯还是生活本身?抑或着是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?

       影片展现的情绪我们都有,可是我们谁能够理解谁?悲伤是一种悲伤吗?愤怒是一种愤怒吗?同时踏上复仇之路的两个人,复仇的情绪是一样的吗?当然不是。这世界上的愁绪说起来只有一种,可是感受起来却有千千万万。

       再坏的路,也得自己走过。懂得很多道理,却始终无法迈过自己这一关。人生的瑰丽和残忍大概就是如此。

推荐指数:四颗星

适合人群:所有人

评论
热度 ( 60 )

© mijin.x | Powered by LOFTER